陕西日报报道:描绘关中水乡新画卷——临渭区创新思路坚持柔性治水侧记
- 2017-07-17 11:25:00
- admin 原创
- 1898
村口绿水长流,环绕村庄,花草树木在两岸有序排列;村内涝池周边像小型湖泊公园,这样的“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”的景致,正是临渭区在编制《渭南市临渭区渭北生态水系建设规划》的宗旨和理念。
在《规划》中,临渭区将通过改沟为河、建设微湿地型湖泊、建设涝池、实施水系连通等4种新模式,构建全区安全健康的生态水系。
改沟为河,打造绿色生态排水沟道。在借鉴河长制管理经验中,临渭区进一步加强了干、支沟的维修养护管理,以现有干、支沟为基础,统一规划,设立高程标志,进行深度清淤维修,确保排水通畅;沿干、支沟两岸植树种草,实施沟道生态养护;流经集镇、村庄的干、支沟,将加强垃圾管理与治理,采取工程措施,硬化、绿化、靓化。同时,通过生态养护,拓展沟道功能,延长清淤周期,打造柔性排水长廊。
建设微湿地型湖泊,从低处排水。临渭区以渭北现有的盐碱湿地为基础,在现有湿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,扩大湿地的容水量,建成微湿地型湖泊。他们以湖泊为汇水点,辐射周围农田排水;以现有干、支沟为线,以湖泊为点,科学合理布局规划,建设多个微湿地型湖泊;建设固定抽排水站,采取自排与抽排相结合的方式,控制湖泊水位及蓄水量,实现汛前排水、汛后蓄水、控制地下水位等功能。
建设涝池,完善排水系统功能。渭北涝池数量众多,历史悠久,且多为明水涝池。而涝池水随地下水位的升降而升降,水满为患,缺水成灾。为此,临渭区将以村为单位规划渭北涝池建设,把涝池作为辅助排水设施,纳入渭北排水系统规划,完善系统排水功能。
实施水系连通,建设渭北生态水系。临渭区计划以渭北排水工程干、支沟道为终端排水通道,连通沟道、湿地、涝池,最终建设沟道、湿地、涝池三位一体、排蓄并重的生态排水工程。通过实施水系连通,建设以渭北排水工程为主要排水设施,以湿地、涝池为辅助设施的系统排水工程,在注重完善排水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其蓄水容水留水功能,排蓄结合,排蓄并重,涝时排水,旱时蓄水,既排得出,又留得住,从而涵养水源,美化环境,调节气候,改善生态,再现 渭北大地碧水环流、沟岸常青、湖水潋滟、芦苇荡漾、水鸟蹁跹飞舞、小桥流水人家的关中水乡。
“我们遵循‘安澜、生态、联通、文化、发展’的治水理念,改沟成河,排除内涝,形成河沟畅通、湖库相连、渠塘相通、湿地成片的景象”,临渭区渭北排灌局局长田鹏说,“最终,我们将实现‘干支分毛,纵横成网,百里生态长廊;十湖百塘,星罗棋布,万亩湿地水面’的生态水系格局,增强区域排涝能力,发挥生态水系工程的排水、留水、蓄水、容水和亲水等综合功能。”
遵循规律,柔性治水,是临渭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刚性需求,也是助力生态旅游推广、支撑全区经济突破性发展的必要条件。在不久的将来,将会展现一个“湖库渠塘戏韵水乡,宜居宜游的富美临渭”!
来源:陕西日报
http://esb.sxdaily.com.cn/sxrb/20170717/html/page_13_content_001.htm